飞沙堰是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之一,位于金刚堤末端侧向溢流堰,始建于唐代,古称“侍郎堰”,因其排沙效果好,近代称为“飞沙堰”。飞沙堰在历史上长期采取就地取材,使用竹笼装卵石年修年毁、年毁年修。建国后工程管理单位作了多次改进,1954年用干钉大卵石作坝面,1962年改为埋设木桩作纵横格子墙,中间夹钉大卵石筑坝,1964年洪水毁坝后,重新修建砼格子墙,用水泥浆钉大卵石沿用至今。因该部工程运行时间较长、局部老化,长期受内江河水冲刷,导致2020年汛期飞沙堰尾段护岸出现险情,水毁掏空河堤长度约60m,面积约670m2。
为确保飞沙堰安全运行、排除险情,保障工程安全和下游供水安全,都江堰管理局高度重视,成立冬修领导小组,制定方案、落实责任,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,分管局领导具体落实,局工程科、供水科、渠首中心和设计院等部门进行现场详细踏勘和方案确定,加强与紫坪埔公司和下游有关单位的协调。鉴于施工期间不能断流,决定实施临时加固处理方案,主要对水毁冲坑采用人工装卵石铅丝笼兜回填,面层采用砼砌卵石露头,并沿受损边缘水泥浆灌浆。工程于2021年1月20日开工,业主会同施工、设计、监理单位加强质量、安全管理,抢抓工期,工程于2月5日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,为渠首工程安全度汛打下坚实基础。